为推动海绵城市、海绵校园理念和相关技术研究成果交流、研究水平提升,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进程,12月5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绿色发展国际论坛——成都海绵城市论坛”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举行。50余位来自国内外高校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学者齐聚该校,共话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我们要开始改变对水的旧思维,将城市想象成一个集水区来开发。”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李鸿源在发表主题为《韧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演讲时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相关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水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并就地区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情况进行了介绍。李鸿源认为,以往的都市开发会造成入渗量减低、洪峰流量增加、植生减少等对环境的冲击。而低冲击开发设施(LID)顾名思义,为降低对环境的冲击,以期在开发的同时能够尊重环境、恢复至开发前之径流状况。
“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排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城市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李金路教授在发表主题为《国际视野下“一带一路”和“海绵城市”倡议》的演讲时则表示,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行业在海绵城市、城市双修、行业内涵界定与标准等前沿探索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自身的实力和特色,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李金路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时代性和必要性,指出了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的重要意义。“我们了解水循环的影响,但我们不总是清楚这些影响是如何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尔伏特国际水环境教育学院高级研究员William Veerbeek在发表名为《从聪明到聪明的城市》主旨演讲时详细列举了包括建设都市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与雨水再生系统等的关键技术。
“参与此次论坛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从海绵城市建设科研成果与技术创新、建设与城市规划设计、投资与运营管理及国际海绵城市工程实践入手,引入科学创新理念,从技术到政策、从管理到方向,全方位地展示建设海绵城市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表示,“我们将与与会专家共同开创‘一带一路’和海绵城市研究新局面,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王李科)